Quantcast
Channel: 小樊堡——苏州绿杨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3

我不是文人

$
0
0

我不是文人

 

小樊堡

 

从简向繁难,从繁向简易。

从慢节奏向快节奏难,从快节奏向慢节奏易。

现代生活崇尚慢,我也算踩准了节奏。

转眼间调到文联工作快两年了,四十几岁的人真切地感受到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岁月不饶人,一不小心人到中年,皱纹悄无声息地爬上了额头,白头发也不经意地镶嵌着两鬓,就连蛮好的记性也开始大打折扣,有时候一下子叫不准名字称呼,支支吾吾起来,你可千万别见怪,不是故意的,那是健忘,脑子不好使了。静下来的时候潜意识会提醒自己,四十不惑,身体开始衰退了。

先前刚刚调到文联时,经常赢得别人抑或是恭维抑或是夹带点调侃的称赞:“你能干,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武能冲冲杀杀,文能侍弄风雅。”

我诙谐一笑:“哪里?我不是文人,顶多算个匠人。”

“哎,现在弘扬工匠精神,匠心独具,大国工匠,那也是艺术啊!”

是啊!放大了,生活处处是艺术;当然那些讲究的生活才是艺术,不是苟且的生活。

曾经谁说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不管它了,说是匠人,那是有理由的。我学的是建筑材料,工作分配时在建筑企业,当过施工员,做过技术员,工地上披星戴月,戴着安全帽在脚手架上攀爬,在模板与钢筋笼子间穿越,伴随着嗡嗡的混凝土浇灌声,与工人师傅们同甘共苦,出力出汗,那也是一段充实而难忘的经历,一段无比真实的生活。

苏州城里,走过路过那些我曾经参与建设过的高楼大厦,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有几多骄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的丰碑,项目参与多了以后,也号称自己是城市的建设者,天堂里的牧马人,那真是一种出自骨子里的荣耀。我觉得,从事自己想干并能干的工作,那是职业的幸福。

后来从政了,光鲜的公务员职业改变了我的志趣爱好,作为工程师的我尽管也参与过几个政府实事工程项目,那些都不足挂齿,也早就被人遗忘了,工程师这个名头也只有在偶尔填表时记起,但是让我欣慰的是我依然能看到自己身上那种专业的严谨和职业的矜持,这种习性也是凝固在自己骨子里的东西,弥足珍贵,已经固化为小我的部分,我觉得增加了自己的厚重,是值得的。

公务员就是公职人员,是代表政府为市民百姓服务的。一转眼离开建筑业岗位已近二十年,辗转反侧经历了太多的岗位,许多都是行政工作,也有时从事党务和群团工作,没有人管我是文人、武人还是匠人。二十年来就是受组织之命,兢兢业业履行工作职责,扮演一个又一个角色,带领一波又一波团队,完成一年接一年目标任务,服务于不同的工作对象,赢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写就一个又一个总结,为了一个又一个“称职”或“优秀”的年度考核。有人称之为官,其实就是个小吏,小是小的来,就相当于学生时代的班长。提到班长,我的班长史源远流长,也值得回忆和骄傲,从小学到大学,当了十三年半的班长,值到大学里当上校学生会主席,才把那班长位置“禅让”给了别人。现在想来,跟我做同学他们是不是都觉得很亏,人家总统还要换届选举呢,不管他们心里是不是也想当这个班长。如今,我这“班长”真是当上瘾来了?!其实,我就是个螺丝钉,更多的是担当和奉献,不想辜负大家和组织的信任罢了,这也是职业的操守。

来文联之前,我当了三年古城区城管的头,那真叫人生的一次锤炼,深挖了骨头里的潜能,彻彻底底一个人忘了小家只顾大家,三百六十五天,不,是一千多天,五加二,白加黑,别人最闲时,我们却最忙,日常管理,重点保障还有突发事情处置,年年岁岁天天日日与秩序、垃圾和环境打交道,身体和精神的那张弦绷得老紧;不,精神比身体的弦绷得更紧。那可不是一个“班”,差不多是个加强“团”。能不能同舟共济,众人划桨开大船,光靠说教是没有用的,统一意志,强化制度,注重装备,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因地施策,改善后勤保障。人都是有感情的,身先士众,率先垂范是必须的,那个时候我是不怕下雨的,下雨也不撑伞,尤其在执法的时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条件不具备我绝不蛮干,尊重法律,坚持原则,方法上灵活,干练果断,不留后遗症。除了这些还不够,人是需要精神的,需要公共的价值认同。我培训时,经常强调的精神支柱就是:历史的今天,我们是这个城市的城管,管好古城就是管好苏州市,我们骄傲!我们是美丽古城的守望和维护者,真正的城市公仆,我们骄傲!

你当过城管吗?没有。

没有,你就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咸,你心里就没有这样的荣耀。

有人问:你是当过兵的吗?

我说:我当过兵;是民兵,还是民兵的头,人武部长。

一笑而过。

人生有当城管的经历也是值得的,过去的事转瞬即逝也都成了往事。

走进文联的大门,我的心里十分忐忑。我不是文人能干好文联工作吗?当初去城管,有幸当上了最年轻的城管的头,如今又当上了最年轻的文联的头,不知怎么理解,五味杂陈。好多文联的头不是书画家就是作家,不是评论家就是摄影家等等,足实让我羡慕嫉妒恨。

好在,我心里早有准备,积极的心态鞭策我去面对,知不足而后学。人生如长跑,不在乎结果,关键在乎过程。

毕竟日子都是一天天过的。

我不是文人,我要从文学艺,知文晓艺,就要多学习,多看书。通过学习,看文艺书,培养志趣,提高关注度、学识匹配度和工作指导的针对性,也就是做到与文艺人交往要有共同语言,不能外行指导内行,那就“歪”行了。私自定了目标,先读完两百本书再说。一坚持阅读被固化了,阅读已成为我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两年阅读的数量已经超过之前自工作以来所有阅读量的总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尽管书中未必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但阅读时光已经陪伴我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人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点不假,现在觉得阅读增加了自己的宽度和厚度。倒是为过去的时光忙忙碌碌没有时间阅读,或者说没有重视阅读而感到惋惜和自责。过去作为业余爱好时常写写小文章,这两年来我陆陆续续书写了三十多万文字,在我看来那算不上文学创作,是修行;只是我心田里的脆弱元素,接受文联工作和文艺家的熏陶,追逐着阳光自然地流露,粗糙地烩制的一道小菜,见笑,不足挂齿;如果不经意耽搁了你的时间,请多赐教,多多海涵。

文艺界需要尊重,尊重文艺从尊重文艺人、文艺家开始。其次才是尊重他们的创作及创作成果,进而尊重历史文脉和人脉。我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在没有刚性任务的日子,就是多走访,多联动,每周不少于两次,走访联动就是工作。走访协会领导骨干,登门拜访名师大家,参观工作室和创作基地,观摩他们的节目彩排和艺术展览展演。岁月流金,翰墨流香、金曲流觞、诗词歌赋流韵……不但生活很充实,反而觉得原来生活可以更加美好。走进文艺人,认识他们,联络感情,拉近文联与文艺人的距离,与此同时学习了解古城各门类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中理出头绪,助推城脉、文脉和人脉的良性互动,为繁荣古城历史文化,实施文化强区凝聚精神,积淀力量。连续两年组织文艺家读书班,邀请名师专家学者讲坛,安排协会骨干代表论坛,读书班学员联谊互动才艺展示,参观学习观摩产业基地和名师工坊。大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拓宽视野,增进感情。两年来始终弘扬主旋律,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坚持一会一品抓创作抓展示,加强街道文联建设,注重后续年轻力量的培养,坚持条块结合举办各类活动,基本是月月有节日,周周有活动,活动迸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群众文化和文联文艺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古城阶段性文化惠民新格局。其实文化文艺本来就是一家人,都是为了丰富市民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联组织要成为文艺人共同的家园,就要为他们多搭台,鼓励他们多唱戏,让更多的文艺精英和文艺精品脱颖而出,争名分,赢大奖,树品牌,扩影响。工作不久,走进原先的文艺家活动中心,发现设施简陋,前一进房屋是危房破败不堪摇摇欲坠,根本不能用。我找到了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不妨来个田忌赛马,扬长避短。随即作为文联实事工程加以推进,经过多方筹措,改建装修,完善功能,建成了区级文艺之家。三进房屋,小院相连,紫藤芭蕉,花窗拱门,砖雕匾额,古色古香,五十多幅丹青翰墨飘香,八百多平米的建筑空间洋溢着浓浓的古城文艺气息。至此,各文艺家协会和文艺人有了自己办公联络、交流研讨、展演展示的主阵地,真的是打造了全区文艺人的“文艺之家”。前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立了文联的文艺品牌——艺术节,为了使之打响做靓,我们请专家指教,集思广益,经过两年实践不断改进,首先固化“枫桥夜泊文化艺术节”名称,提炼地标文化内涵,增强专业创作针对性,扩大文艺惠民参与受众面,以系列活动组合增强品牌活动的感染力,继而将开幕式主场移师枫桥江枫洲景区举办,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游客以及新闻媒体的好评,文化艺术节上的许多作品和节目已有多项获得全国和省市大奖。两年来,文联组织和我个人也获得了省市级的荣誉。

我不是文人无意逞能,只是做了分内事,做个有心人,劳碌过后聊以自我慰籍。

我不是文人不是墨客。文人墨客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他们拥有执著的志趣追求,高尚的人文精神,精湛的艺术修为,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不懈的社会付出,文人有文人的担当和使命,文人的内心充满着大爱和大美。因为他们有使命有担当,所以才能继承发扬,精益求精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流芳千古,富有艺术性和感召力的作品;因为他们心中有大爱和大美,所以才会创造出可以分享和流传的大爱大美的作品。

我不是文人,也不谈匠人,我只是文艺工作者,我有我的职责和任务,我有我的坚守。我要为文艺人做嫁衣,穿针引线,指路搭桥,捧场推介,帮忙助力为他们服务,替他们喝彩,给予他们机会和舞台,给予他们鲜花和掌声。我要努力推动年轻文艺人成长成才,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家;努力让文艺家有为有位,创造出更多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服务更多的市民百姓。我要引导和鼓励文艺家用自己的智慧结晶为更多的人点亮心灯,让更多的人发现和分享人世间以及自然界的大爱和大美。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3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